疫情、股價指數與政府
過去(2009~2019)十年期間是各國股市的黃金上漲週期。新冠病毒始於武漢正是封城,拉開序幕。無論其病名為何,都無法讓人忽略「公共衛生危機」對經濟的影響,以及對投資市場的影響。投資是從有那些投資產品開始至今,讓人累積財富與資產的地方,例如,歐美在退休金上的提列與人口基數上,可見退休基金的龐大。這也是在投資市場上非常重要的主力基金之一。又例如,荷蘭退休金制度規模高達1.5兆歐元,曾獲美世投顧公司選為2019年全球最佳退休金制度,讓荷蘭人退休後能保有在職時80%的收入。
讓我們搜尋之前的新聞或投資報告,可以發現投資評述都是相對樂觀,並且有個強烈的前提:「未來幾週」與「疫情達到高峰」。這兩個強烈前提全在6月底被打破!因為看似趨緩的每日確診人數,甚至全球都特別愛提及的死亡率,都已明確指出新冠病毒跟人類之間的糾纏,不若過去我們所認識的SARS、伊波拉病毒等新冠病毒影響只是小區域的傳染,然後很快被控制。這次的疫情可以歸納以下幾個不同之處:
- 全面性 - 範圍達全球各地
- 持續性 - 疫情高峰變平原
- 接觸性傳染和口沫傳染同時存在
- 還不知道天熱是否會如過去新冠病毒一樣消失
- 美國軍方不接受曾染病的報名從軍[註1]
第1至3點說明了,這是大規模的世界性傳染,並且美國方面點出需較長時間使用呼吸機協助病人維持呼吸,爭取治療時間。為了防止傳染而須採取居家隔離的方式,停止大部份的經濟活動,切斷傳染途徑,降低每日確診人數高漲,造成醫療資源緊繃或不足而提高死亡率。
停止的經濟活動,也就是實體經濟停止後,家計單位、廠商、政府和國外部門全數受到影響下,經濟學基礎原理指出從2月至6月的經濟價值成為未發生的事情,不會有任何價值被計入國內生產毛額中。同時,政府的緩徵稅額、或因企業停止運作而消失的營業稅、消費稅等同樣消失。這讓如果有赤字的政府雪上加霜,之前想執行的新科技或新技術推動都需停擺。
而投資市場反映實體經濟現況。施羅德投資集團投資長暨全球多元資產投資主管Johanna Kyrklund曾表示:「在新冠肺炎的感染率到達高峰之前,對控制病毒做出的努力將會大大抑制經濟活動。市場必須消化供應鏈中斷對企業獲利的可能影響。投資人會在未來幾週經歷一段不穩定的時期。」
企業在2020年的獲利明顯就是損失上半年大部份的獲利,無論他們怎麼聲明或是認為V型反轉,或報復性消費,其結果不會完全回復,就像破鏡難重圓。最主要的是一個國家的組成中,高所得者占少數,低所得者占多數;低所得者多日薪為主,也就是說有工作才有收入,沒有去工作就等同失業。居家隔離或居家令造成這些基層的人們沒有薪水(通常他們的存款也少,能夠獲得貸款也少),維持生活,甚至有的可能因為企業經營運作停止的期間而被裁員。例如,微軟永久關閉80家實體直營店。
這些勞動者將成為原本家計單位中能夠維持一般消費水準的人們,一下變成低消費水準的人們,甚至可能無力消費,還需要救助。而救助不可能支援他們通過半年或一年的生活,救助只是短時間的。這樣的情況在供需模型上就是需求減少。
於是,這些人如果有投資,就會開始抽回資金,維持生活,或是擔憂虧損過大而抽回資金。如果整個疫情可以短期結束,那麼整個實體經濟情況就會以較快的速度回復。這也是一開始很多投資報告或財經新聞在說的推論。但如果推延,那麼即使各國可以控制疫情擴散,那也是時間與經濟換取穩定疫情,但最終很可能也得用國民的健康一同押上。因此,
疫情好則股市好
疫情差則股市差
政府的介入
當政府發現公共衛生的疫情會影響實體經濟,進而影響股市時,開始展開一連串的政策干預,並未讓股市真實反映實體經濟情況。因此股市當中原本存在的實體與虛擬經濟的比重開始改變!再加上最終投資市場的投資產品掛勾消失,全面下跌,造成資產無法保值(如主權基金)時,加入政府介入速度,於是股市或任何的投資商品市場都開始如遊戲中的人物角色脆皮了!只有疫情減緩,經濟逐步回復,才能完全讓股市反應較為健康的投資市場特性,而不是風吹草動心驚膽戰。
而大量資金被釋放到市場後,投資市場就像吹風一樣,用這些資金支撐消失的實體經濟價值。這都是政府的背書,而不是市場的反應。政府沒有到山窮水盡,朝代更迭,就還是瘦死的駱駝,只要還有一口氣,就是駱駝!如同我們在使用的紙幣一樣,那只是一張紙,含金量來自可分得的黃金,剩下就是政府的信用。所以市場上受到提供大量資金的來源者消息影響更甚,也就是投資市場的自由競爭特性也同時間被政府力量部份取代,就如同原本是裁判,現在裁判也下場玩。
所以這會造成投資市場的不確定性增加,更容易受到風吹草動影響,股價指數變動也是十足地不同於過往。例如,3月中至4月初期間的劇烈波動,以及不確定與下行力量造成如美股上漲波動4百點,下跌波動8百點左右的情況發生。換句話說,目前股市不抗跌!
最後政府的介入影響除了市場自由與市場穩定性外,資產價值是否還如過去一樣具有代表性,或是數字遊戲一場都將在最終的疫情過後一一反映。甚至經濟發展制度、政治制度或全球化等的影響性都可能發生不同的改變與影響[註2]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註2:參考【LEE統計談股市】YouTube頻道 - 新冠狀疫情數學模式與20200331_預測台股。